资讯 >> 房产知识

中国别墅和加拿大House的区别在于哪?让你更加了解加国房屋

温哥华e家 | 2016-10-14 17:48
华人刚到加拿大,会觉得加拿大House和中国别墅有着很大的区别,比如:加拿大House的一楼一般有两个厅,房间的隔音效果差,电视机不能随便挂墙上……那么中加两国在住宅建设方面到底有什么区别?孰优孰劣?到底有没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的?

建筑设计:加拿大的设计把重心放在家庭生活,而中国比较看重社交功能

加拿大的House最常见的是二层设计,外加一层地下室;也有Bungalow(一层的平房),外加一层地下室;或者是复式结构,分为边复式或者后复式,一般做成三层、四层、五层。复式相当于国内的错层(错半层),复式最大的优点是空间可以做得富有变化;每层之间的楼梯只有半层楼层高,对老人孩子行走方便。

中国一般是地上设计二至三层,但少有地下室。因为中国的地下水位较高,防水成本高,施工难度大。所以宁可往上发展,不愿向下延伸,这也符合中国“高人一等”的传统理念。




(上图为加拿大的Bungalow, 即一层的平房)



在造型上,由于加拿大的土地比较广阔,所以造型上一般都可以设计成比较舒展,别墅的味道比较浓烈;而在中国,土地稀缺,别墅只能往上发展,显得面窄体高。


在内部,加拿大House在 设计上注重舒适性,设备完善,装修大多简单,主要突出温馨。早期的中国别墅更侧重满足实用需求,这十几年来逐渐向舒适性和豪华性方向发展,装修越来越奢华,比加拿大更为讲究。但是从整体上来说,国内别墅里的设备标准不如加拿大完善,比如少有中央空调,中央吸尘也不多见,冷热水也仍未普及。


(上图为加拿大House室内布置, 并无好坏, 但体现温馨)

在功能设计上,加拿大House的首层一般设计有客厅、家庭房、晚餐厅、开放式厨房和早餐厅(多为合并在一个空间里)、洗衣房、半个卫生间,比较高级的House也有书房(往往设计在入口处,也可称之为待客室)。因为首层的卫生间大多没有摆放可洗澡的浴缸或淋浴,所以称之为“半个”。餐厅分为早餐厅和晚餐厅,这是有别于中国的设计。因为西人的早餐比较简单,一般是牛奶加面包,所以早餐厅往往结合在厨房里面。厨房一般是开放式设计,和晚餐厅一般没有房门分隔。

加拿大在客厅面积的设计上,往往比家庭房小,因为西人在家里接待客人的时间不多,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和家人在家庭房活动。所以,西人客厅的使用频率是非常低 的,其实就是一种摆设。家庭厅往往设计有壁炉,冬天外面下雪之时,全家人围在壁炉边,非常温馨又暖和。有的House可能不止一个壁炉,但是华人很少使用壁炉。



(上图为加拿大House的家庭厅,一般有壁炉,不一定有电视机)

中国别墅一般在首层有一间卧室,给老人家或者保姆使用。在中国早先甚至没有家庭房的概念,只有客厅,家庭活动和接待客人都在客厅。因为中国人好客,经常会有朋友到家里聚会,所以客厅的标准显得非常重要。现在客厅的设计都倾向于大开间大尺度,别墅的客厅面积一般在30至60平方米之间,甚至更大。客厅的功能趋向于综合性,可以看电视、唱卡拉ok、聊天、喝茶。既然朋友往来多,对于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,客厅的装修也必然是整个房子装修的重中之重了。

(上图为中国的客厅,装修现代)


还有,因为中餐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,所以厨房一般是封闭式设计。即便如此,中国人仍然需要使用更大功率的抽油烟机。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里面,早餐做得也很丰富,所以餐厅一般不分早餐厅和晚餐厅。当然,现代生活节奏紧张,也有很多人不吃早餐或者在上班的路上吃简单早餐,所以就没有设计早餐厅的需求了。关于洗衣功能,中国一般放在卫生间或者阳台,少有专门的洗衣房。加拿大House里一般有专门的洗衣房,一般摆放着洗衣机和烘干机,以前大多设置在地下室,如今越来越多地设置在二楼,和卧室在一起,方便洗衣更衣。
另外,中国人大多喜欢阳台和露台,不仅可以呼吸室外新鲜空气,还具备晾衣服晒被子的功能。而在加拿大洗完衣服后,大多通过烘干机烘干,所以几乎不用晾晒。由 于加拿大多雪,所以露台往往是装饰的需要,一般很少做成可以上人的(上人的露台成本会增加不少)。阳台设计得也不多,因为加拿大家庭的户外活动比中国多得 多,阳台的重要性不如中国。此类属于因生活习惯而导致设计上的区别,没有太多的优劣之分。
中国南方的别墅往往有个加拿大没有的设计,那就是茶室。中国人崇尚喝茶,特别是福建广东一带,喜欢喝功夫茶,以茶会友,显得比喝酒风雅得多。因此很多屋主独 立出一个单独的房间,装修得古香古色,桌上摆上功夫茶具,四周多有书架,墙上或有书法、山水画作品,以显示主人的文化格调和养生气息。另外,中国的别墅常 设有一间棋牌室,平常和朋友搓搓麻将打打扑克。茶室一般设计在一楼,棋牌室往往设计在二楼。

(上图为闽南茶室)

在二楼的功能设计方面,加拿大一般只设计卧室,围绕着楼梯,用一条走道把所有的卧室全部放到二楼。加拿大在房间的再分割上更加细化,比如:在很多主人卧室 里,把卫生间的马桶、浴缸、洗脸台分布设计在两个或者三个不同的房间里面;另外,衣柜和换衣的功能往往独立出来自成一个房间。高标准的衣帽间称为:Walk in Closet(可以走进去换衣服、试衣服)。



(上图为Walk in Closet—步入式衣帽间)

也有一些豪华的House,在主人卧室边上,再套上一个书房。加拿大House有些房间实际上面积非常大,但是一眼看去的感觉,往往没有实际面积大。而中国现在的别墅,在二楼往往会设计一个厅,供家人活动,以及接待重要的客人,类似于加拿大的家庭房。中国人喜欢大房间,所以,一般在卧室里面不再区分空间。衣柜就暴露在卧室,换衣也在卧室进行;卫生间的三件套也大多集中在一个空间里面。
 
另外,加拿大的House,往往设计很多橱柜、储藏柜,所以你会发现加拿大House里面有很多门,实际上很多小门只是储藏柜的门。而中国人更倾向于是购买橱柜和衣柜。


(上图为加拿大House未完成的地下室)

 
加拿大的地下室,在新楼销售时一般没有装修,里面有锅炉和中央空调等设备,还有一间不设置供暖风管的“冷房”以供藏酒或冷藏物品。有的家庭会选择板房一个大的冷冻箱的地下室的“冷房”。大部分屋主会装修地下室, 隔出一间大房间,作为小孩的游戏室,或者作为健身房、影视厅。也有人会隔出一至两间卧室和一个卫生间,作为保姆房、临时卧室,或者做成套间 (Appartment)用以出租使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加拿大House的地下室,并没有计算进居住面积。
 
中国因少有地下室,所以此处就不做比较。但是中国的别墅一般有三层楼,出自于造型的考虑,第三层经常只设计成半层,功能一般设计成活动室或者第二个主人卧室,另外半层设计成屋顶平台。


(上图为装修完的地下室,可以做出很多种用途)

 在屋顶设计方面,加拿大主要采用坡屋顶,整条街道一眼望去,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坡屋顶设计,北美味道十足。在加拿大很少看到平屋顶的House。但是,现在也有一些现代主义风格的House采 用平屋顶,正如上面提到的,屋顶一般也不上人。中国别墅的屋顶设计一般采用平屋顶或者平屋顶加上部分坡屋顶。主要原因有二,一是坡屋顶的造价较高,现浇钢 筋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较大。二是中国空地少,所以中国人不会放弃屋顶大平台的空间,屋顶一般做上人设计。可以在屋顶平台上面晒被子、种花草……

给水方面的差别主要在于选材,电气的方面无太大区别

给排水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上水管的选材。加拿大的上水管,一般是选择铜管。铜管作为上水管,具有很多优点,最重要优点的就是卫生健康。铜能抑制细菌生长,保持饮用水清洁卫生,被称作是“具有绿色面孔的红色金属”。 所以,在加拿大,自来水的冷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。在餐馆,所谓的冰水就是自来水+冰块,麦当劳的可乐就是可乐浓缩液+自来水。你如果喝凉开水,老外会觉得很奇怪:如果把水煮热了,那为何要等凉了再喝?为什么不直接喝自来水?


(上图中黑色的粗管子为PVC下水管,铜色的细管为铜质上水管)
 
但是铜管最大的缺点就是昂贵,中国的普通建筑物不可能使用铜管,只有在高级宾馆的总统套房,才使用铜管单独供水。中国的铜材出口,很大部分就是供北美房建使用,难怪美国房地产行业一萎缩,中国采铜企业的股价就下跌。中国上水管的选材,原来多使用镀锌管。但是镀锌管易腐蚀生锈,极易造成水源的污染,已经被中国政府禁止使用。现在一般使用PPR管,价格远比铜材低廉,优点是耐腐蚀、内壁光滑不结垢,使用年限可达50年,性价比高。但是缺点是施工技术要求高,需采用专用工具及专业人士进行施工,方能确保系统安全。加拿大的下水管,以前曾经使用过陶管和铸铁管,现在大多使用PVC管,优点是成本低,缺点是噪音较大。中国的下水管也是使用PVC管,这方面是一样的。


强电方面,在电线的选材上,中加都是使用铜线,只是加拿大的电压是110伏,中国是220伏。很显然,加拿大的电压相对比较安全一些。另外,加拿大House的用电量大,所以配电箱的标配大多达到100安培,也有200-500安培,远超国内标准。



(中国家庭智能布线箱)
 
弱电发展得比较晚,所以两国的区别不大。智能综合布线虽然是由北美传入中国,但是中国在智能综合布线方面的建设,一点不比加拿大来的差。也许出自于安全等诸多方面的考虑,中国在监控、报警、通信等方面,甚至做得比加拿大还要先进。
 
但是中国有个不如加拿大的地方,那就是由于中国的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各自为政,所以闭路电视、上网和固定电话需要分开布线,如果在建设期间没有做好综合布线的预留,就会出现大量的“蜘蛛线”。加拿大的电视、电话和上网,可以由一家运营商来提供,安装时可以同时布线。

建筑结构:加拿大普遍采用木结构,中国主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

建筑结构方面的差异,是中国别墅和加拿大House的最大差别。在北美,用木材做为建筑材料要追溯到早期的移民时代,欧洲移民发现北美大陆上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,用简单的工具和较少的人力,就可以很快搭起房子。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,木结构房屋在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市场占据着统治地位(外面砖墙或者石材均只是贴面)。现在加拿大House的木结构,加入了一些钢构件,比如受力的工字钢梁和钢柱,结构更趋于合理。而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别墅早先大多使用砖混结构,近 年来为了提高抗震性,提高内部空间分隔的灵活性,开始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。另外,两国也有少量使用钢结构的住宅,主要使用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造型设计。



木结构具有很多优点:

  1. 成本低,在北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木材生产和加工体系, 可以提供价格合理的木材产品;
  2. 施工简易,相对砖石和钢材,木头质轻,不需 要重型工具就可以施工。因此,在加拿大建House,工期一般只需两个半月,最长也不过三至五个月(含室内装修)
  3. 方便维护,损坏的木材构件容易替换
  4. 环保,建筑木材主要来自于人工林场,不对野生天然森林产生威胁。国内取土烧砖对地表土层和空气会产生破坏,所以砖头的大量使用,更不环保
  5. 相对安全,如果发生地震导致House倒塌,木结构对人的伤害要比钢筋混凝土小得多。但是,多伦多不在地震活跃区内,这一点毋庸担忧。


中国人对于木结构房子的第一反应可能是:木结构是否结实?在北美,所有建筑商都必须遵守严格的建筑规范来设计和建造,因此,经过计算过的木结构不存在受力不足、不结实的担忧。而且妥善维护的木结构房屋也可以经历很长历史时间。

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向多伦多翻建旧宅的专家Harvey咨询时,他说有一次帮一个客户翻建一栋超过百年历史的木结构House,发现里面承载受力的木结构,除了颜色少许变深,其它没有丝毫的变化。因此,他认为木结构的House至少可以存在150~200年以上。

另外,木结构给人的印象是防火性能差,事实上,木结构防火性能比钢结构还好。在着火的情况下,钢构件受热10分钟后,会软化变形,完全失去承重能力而坍塌, 而木结构可以坚持30分钟到1小时不坍塌,从而使房子内的人得到关键的逃生时间。并且,坠落的钢和砖石物对逃生者有致命危险,而木材相对质轻,这种危险会 小很多。根据安省的消防规范,住宅的其他防火措施还有:使用耐火墙板、安装烟雾报警器、提供逃生出口等等。因此,北美木结构的House在防火方面,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。

但是,木结构House也有一些先天性的缺点,比如:隔音效果差,楼上走动重一些,楼下就会听得见,所以如果小孩子在楼上蹦蹦跳跳,对楼下的影响肯定很大。 而且,时间一久,固定楼面和木梁的钉子一旦发生松动,走在木楼面上,可能会发出嘎吱的声音。碰到这种情况,可以请专业人士来补钉子,2000-3000平 方尺的House,包工包料花费在200元左右。另外,木结构虽然可以经受30分钟到1个小时的燃烧不坍塌,但是很容易被完全烧毁,这点不如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房子。
那么,中国别墅主流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,也有些什么优缺点呢?我们先讲优点。钢筋混凝土优点很多:

  1. 就地取材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,砂和石料所占比例 很大,砂和石料一般都可以就近提供。
  2. 节约钢材、木材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较高,大多数情况下可用来代替钢结构,木材资源对于中国来说相对缺乏,因 而节约钢材和木材。
  3.  耐火、耐久。当火灾发生时,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会像木结构那样被燃烧,也不会像钢结构那样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破坏。钢筋埋放在混凝土 中,经混凝土保护不易发生锈蚀,因而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。钢筋混凝土的房子,至少可以存在500年以上。
  4. 模性好。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浇捣成任 意形状。
  5. 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,刚度大。
      
但是,筋混凝土结构也有很多缺点:

  1. 自重大。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约为25千公斤每立方米,比木材大得多。
  2. 抗裂性差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常低,因此,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带裂缝工作。尽管裂缝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构发生破坏,但是它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。当裂缝数量较多和开展较宽时,还将给人造 成一种不安全感。
  3.  性质脆。混凝土的脆性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加大。这些缺点导致了如果发生高等级地震时,房屋一旦倒塌,后果将非常严重。汶川地震的情景,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。
    
因此,为了抗震,结构设计都必须遵循当地抗震标准。抗震等级越高,钢筋混凝土的造价就越高。
 
建筑材料:差异较大、各有千秋

加拿大的House,隔墙大多采用灰板,虽然施工方便快捷,但是隔音效果很差,所以很多国人刚到加拿大,非常不习惯。一个人说话声音大一些,整栋House 全部听得见。对此,解决办法是:在中空的墙和地板中填入保温棉,也可以安装隔音层或者吸音墙板,就会大大降低声音的传播。但是,效果仍然不如砖墙。


           

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460号

工信备案号:沪ICP备15001774号